被IBM“绑架”的中国银行业

2013-07-23 20:27:00 来源:华启智能

一场波及全国的宕机风波


6月23日上午,中国工商银行在全国多地的柜台、ATM、网银业务出现故障,用户报告无法正常使用。故障持续至少近1个小时,波及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武汉、哈尔滨等多个城市。

就此事件,工行的公开解释是由于“计算机系统升级原因造成业务办理缓慢”。

上周有媒体曝出一封发自工行信息科技部的内部通报,则将事件原因归咎于IT系统供应者IBM。IBM内部人士徐向青(化名)向《IT时报》记者确认,这的确是IBM的问题,DB2(IBM数据库平台)在测试环境下是没有问题的,但不知何故出现了错误,可能是由于当天交易量过大,CPU超载发生故障。徐向青表示IBM之前也出现过类似情况。

另外有人质疑,出了故障为何不及时切换容灾备份系统?IT顾问accc分析称,这是一个很常见的误解,银行容灾系统不会轻易启用整体切换,因为切换的成本非常高,非极端情况(比如地震、机房着火等)不会进行切换。

据工行内部人士透露,事故发生后,银监会已经着手调查此事。

IBM未对该事件置评。

平日里“硬汉”形象的中国银行业,在IBM、Oracle、EMC这三家外国科技企业面前显得有点“唯唯诺诺”。这不仅是因为这三家企业分别垄断了全球银行业的大型服务器、数据库、存储产品,更可能是由于这三家外企深谙中国企业处世之道。

IBM几乎垄断银行业


此次故障波及数个城市。

一位接近工行的人士向《IT时报》记者透露,几年前,在IBM的提议下,工行开始搞“数据大集中”,所有数据从原先各省市分管,集中至上海数据中心。这样的好处是节约成本、便于管理,缺点是,全国用户每一次刷卡的处理都要通过该中心,只要该中心其中一块出现问题,就会殃及几个城市。

国内从央行到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,最早开始兴建核心业务平台和数据中心,其产品使用和维护几乎都是IBM,因此近几年都在搞“大集中”。

这种集中式数据处理的模式,对于服务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相当高。《IT时报》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了解到,只有拥有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并且稳定的大型服务器(也称大型机),能满足这种模式的需求,而大型机市场长期以来被IBM所垄断。

2009年,Gartner数据显示,IBM大型机的市场份额高达85%。在中国,随着日立、惠普、SUN等公司的衰落,IBM的大型机装机量一枝独秀,2011年的增长率更是超过20%。

在此背景下,银行依赖IBM,在设备采购价格上往往无法与IBM进行协商。赛迪顾问数据表明,2011年,中国关键应用大型机系统平均售价已经达到了美国的2.4倍。

“价格很贵,要用IBM只能买它账,没有办法。”工行上海分行IT人士陈旭(化名)说。即使一个设备购买回来,IBM也不会开通所有功能,而是等银行开口需要什么功能,再另外加收费用开通新功能。此外有数据显示,维护服务费用约相当于采购费用的15%~20%。徐向青认为,“光卖硬件肯定没有竞争力,IBM的服务提供多种模式,有5×11的(IBM人员派驻银行,一周5天,每天11小时),也有7×24的。”

另一位IBM内部人士则一语道破,“如果不用IBM,万一系统出问题,谁敢承担不选择IBM的责任?现在起码可以将这个问题推到IBM身上。”

深谙中国“国情”


1979年,IBM为沈阳鼓风机厂安装了新中国第一台IBM中型计算机,至今34年。1986年,工行与IBM签订了第一笔订单,至今27年。与改革开放同步进入中国的IBM,如今在中国已有4万多名员工,它熟悉中国国情,与中国几乎所有大型企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,某种程度上,它更像一家中国的企业。

“IBM对国内银行体制非常了解,里面有不少销售都是从银行出来的或者有深厚的关系。”IT顾问accc说。陈旭向记者证实,银行IT人员转到IBM做销售的情况的确不少。 “银行很听(IBM)这些厂商的话,他们有时会组织跨国旅游,但我们只有平时请客吃饭,比不过他们。”一位与工行有合作关系的人士向《IT时报》记者透露。

一位多年前曾参与过某市大型社保项目的人也透露,当时一台大型机的底价甚至只有报价的三分之一,中间的利润空间大多被代理商用来各种关系的“打点”。IBM虽不直接参与,但并不排斥。
标签:以太网

相关文章

站内搜索

产品分类

推荐分类

联系我们

  • 点击联系  点击联系
  • 联系华启智能